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由图文信息可知

A. 从M至N的最短航线为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B. 洛杉矶与悉尼均正值少雨的季节

C. 此季节英吉利海峡风势正劲

D. 这一天N地日出东北

2.图示时刻

A. N地午阳与海平面同一高度    B. 澳大利亚与中国不在同一日

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

 

1.B 2.A 【解析】 1.P点为南极点,顺时针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N在M的西南方向,由M到N先向西南后向西北,故A错误;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表明北美大陆气温高,北半球为夏季,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应为少雨季节,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故B正确;夏季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小,西风强度减弱,故C错误;根据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以判断曲线MN为晨昏线,N点为切点,结合前面分析可得该图表示节气为夏至日,南极圈以及以南为极夜现象,N地没有日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南极为极夜期,则MN为昏线,N的地方时为12点,图示时刻N地为正午故此时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与海平面同一高度,故A正确;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为140°W(40°E为12点,0点位于140°W) 和180°,所以澳大利亚与中国在同一日,故B错误;地球上每时每刻昼和夜的范围均相同,故C错误;此时为夏至日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__________

(2)乙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__(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_______

(3)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它将__________切断。

(4)E处的风向为____________,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地,印度半岛此时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华北地区一农民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下的草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向______。

(2)建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____因素,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温室生产的西红柿明显不如夏季自然生长的口味好,主要原因是(  )

A.光照不足  B.日较差较小

C.热量不足  D.年较差较小

(4)运用玻璃温室的原理,解释人们在傍晚制造烟雾防止霜冻的原因。

 

查看答案

关键环节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甲)与“沿30º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要求:

(1)此为北半球的___季节,请据图甲说出你的判断理由:__   ;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______   (选择填空)。

A.a→b    B.b→c    C.e→f   D.f→e

(2)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北太平洋高空等压面向    (高空,近地面)凸出,北太平洋与亚欧大陆相比,等温线向    (南,北)凸出。

(3)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之               。(易混易错)

 

查看答案

一题多变题: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②         ,③         ,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查看答案

理实践力导证原理。

下面是我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做的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1)为何甲箱放土后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高:

(2)此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