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良,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 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 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 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 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2.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 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 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 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

 

1.D 2.B 【解析】 1.考查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太湖平原地区位于南方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呈酸性,比较贫瘠,吐鲁番盆地位于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土壤矿物质缺乏,故B项正确;其他说法均不正确,可以排除。 2.吐鲁番盆地位于干旱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绿洲农业;太湖平原位于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用地面积较少,应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由于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使长三角水体中氮、磷过剩、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按清洁生产评估(  )

A. 原料的开采过程是不安全的

B. 食物的加工过程是不安全的

C. 食物的消费过程是不安全的

D. 废弃物的处理过程是不安全的

2.媒体曾对阜阳奶粉、龙口粉丝和四川泡菜等食品安全案件的连续报道,引起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关注,并相继采取设限措施。这表明(  )

A. 发展农业应走产业化之路

B. 绿色食品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C. 食品安全问题不利于提高我国食品的劳动生产率

D.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

 

查看答案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3.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查看答案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

B. 河流水量从南向北依次增大

C. 地貌从西向东为山地—高原—平原

D. 降水量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查看答案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博鳘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8日至11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海南将进行系统谋划,站在服务国家战的高度,开展对外开放、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将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海南将以更加精准、更加配套、更加革命的举措,把海南打造成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下图是海南及周边经济区域简图。

(1)试从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分析海南省的区位优势。

(2)南宁重点规划发展铝加工产业,试分析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为了海南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请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忌湿,抗早抗寒耐瘠薄,主根粗壮,根系发达,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的干旱土壤中生长,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1℃,幼苗耐受-6~-7℃的低温。世界各地将其作为优质饲料与牧草广泛种植,其产量和需求量逐年上升。当下甘肃陇东地区采用地膜垄沟技术种植苜蓿,该地土壤贫瘠,生态脆弱,土壤pH在7.7~8.6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6.5℃,7月份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左右且集中在夏秋季节,蒸发量高达1500mm,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下图示意陇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甘肃陇东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陇东地区苜蓿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影响。

(3)说明苜蓿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