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09年6月19日上午9时30分,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

2009年6月19日上午9时30分,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九次调水调沙。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 黄河正值汛期,有充足的水量

B. 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好准备

C. 夏季是旅游旺季,利于游客观赏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的奇观

D. 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冲沙减淤的效果最佳

2.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B. 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C. 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D. 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1. B 2. C 【解析】 1.北方地区7-8月为雨季,6月29日小浪底调水调沙可降低库容,为即将到来的汛期做好准备,故选B。 2.上游水库向下游调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少问题,也不能减少下游河道的泥沙量,因此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森林破坏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草地退化    D. 土壤侵蚀

2.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

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 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  )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 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 土地生产能力高

 

查看答案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1.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

A. 土层厚度增大    B. 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

C.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 土壤肥力提高

2.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气候变异    B. 地表形态的变化

C. 土壤肥力变化    D. 过度的农业活动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穆朗玛峰藏语的意思是“第三女神”,非常神圣。每年,都有7万到10万名游客涌向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但是60多年来登山者丢弃的垃圾不计其数。珠峰上的垃圾包括用完的氧气瓶、攀山设备、帐篷及更多的人类排泄物等。各种垃圾成了路标。珠峰附近冰川融水是很多河流补给水源地,污染严重后果不堪。

分析珠穆朗玛峰垃圾多的原因及减少垃圾的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1年天山发生了里氏7.7级的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形成了卡因德湖。更奇特的是很多树木在地震中折断,仍然坚强地倒插在湖水中,湖水非常冰冷,低温使沉入湖中长达100年的树枝依旧如初,水下的藻类缠缚在树枝上像树叶一样,形成了壮观的“湖底森林”,一年四季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冬季更是观赏“湖底森林”的最佳时间。下图是“湖底森林”示意图。

分析冬季有利于游客观赏“湖底森林”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白川乡合掌屋”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乡获町。由于房舍外貌酷似双掌相合.就取名为舍掌屋。为了抗震,合掌建筑屋不用任何钉子,只用绳子绑扎或采用较有黏性的木头来接合房屋架构,屋顶所铺的茅草.厚度迭七八十厘米。当地的固有产业是制作火药和养蚕,当地人很担心发生火灾,每年还会举办名叫“一齐放水”的消防演习。下图是白川;位置分布图和合掌屋景观图。

(1)说明合掌屋合掌造型的好处。

(2)指出合掌屋最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从抗震角度分析合掌建筑屋不用任何钉子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