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甲图中M点的纬度和...

(题文)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甲图中M点的纬度和乙图中N点的月份分别是

A. 30° 1月

B. 60° 7月

C. 60° 1月

D. 30° 7月

 

B 【解析】 试题M点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一半,纬度为60°;N处公转速度最小,为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了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这四个地点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丙丁乙甲    C. 甲乙丁丙    D. 乙丁甲丙

2.下列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所在纬度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大于其他三地

B. 乙地和甲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同

C. 丁地所在纬线圈的长度约是甲地所在纬线圈长度的一半

D. 甲、乙两地由于自转线速度不同,使它们自转一周所需时间长短也不同

 

查看答案

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0(kcal·cm-2)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试绘出昆明至上海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曲线。

(3)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原因。

(4)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太阳是地面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引起了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和春夏秋冬的循环变化。下表是海平面上太阳辐射日总量(×4.2焦/厘米2•日),下图是我国与全球总辐射量对比图。分析图和表,回答问题。

(1)在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2)北纬90°在夏至日较南纬90°在冬至日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73×4.2焦/厘米2•日,为什么?

(3)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什么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

(4)我国北纬30°东部与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悬殊,但为什么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较西部高得多?

 

查看答案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中

A. 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B. 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C. ③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D. 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2.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 地势高低

B. 云层厚度

C. 正午太阳高度

D. 植被状况

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

B. 云量增加

C. 环境污染

D. 人口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