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

①洋流 ②海陆风 ③季风 ④地球自转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  )

A. 汇入淡水,易凝结成浮冰

B. 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

C. 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

D. 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

 

1. C 2. A 【解析】 1.由于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海水在偏北风和南下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所以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故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和季风。据此选C。 2.鄂霍次克海易形成流冰是由于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盐度较高而未冻结。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汇入淡水,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易凝结成浮冰。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有世界较为著名的温带“雨林”。据此完成问题。

奎茨河地区每平方千米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的重量,单位为Kg/(m².年))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多,其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更充足    B. 热量条件更好

C. 物种更具多样性    D. 生长速度缓慢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当地吹____风。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增强、减弱)。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P1数值小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     B.     C.     D.

2.若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且P1数值大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

某高一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地理原理时,采用了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验证该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要验证的地理原理是温室效应

B. 该实验要验证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

C.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和纸片B均向右偏

D.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和纸片B均向左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