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域天然生态保证率下的水资源供需关系月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域天然生态保证率下的水资源供需关系月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衡量区域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  )

A. 多年平均降水量

B. 多年平均蒸发量

C.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该流域位于我国    (  )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3.该流域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A. 水资源短缺    B. 水污染严重

C. 水资源利用率低    D. 地下水过量开采

 

1.D 2.C 3.A 【解析】 1.衡量水资源丰欠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D项正确。 2.读图可知,该地夏季需水量大供水量也大,且夏季供水量大于需水量,其他季节供水少需水量小,则该地水源补给为冰雪融水补给,灌溉农业发达,工业较落后,最可能是西北地区,C项正确。 3.由(2)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A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1960—2009年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天然径流量及流城内耗水总量(单位:108m3)变化表,回答以下各题。

1.依据资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天然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    ②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增加有关

③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增加    ④流域内耗水总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为缓解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

③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  ④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  )

A. 有很多大河流经    B. 离海洋较近

C. 纬度较低    D. 地处山地和高原

2.图中所示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土壤盐渍化    B. 沙尘暴

C. 水土流失    D. 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

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我们一旦能够确定树木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中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及其年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40—1860年间气温有明显下降

B. 图甲中树木生长的年代与图乙中树木生长的年代约有45年重合

C. 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

D. 图乙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

2.关于树木年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

B. 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表现得更加宽窄均匀

C. 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窄

D.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树木会形成更宽的年轮

 

查看答案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

A. 蒙古高原

B. 亚马孙平原

C. 巴西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大气成分的差异

B. 海陆分布的差异

C. 太阳辐射的差异

D. 大洋环流的差异

 

查看答案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图示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广布和南侵的自然原因。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