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三位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

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三位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内容时,对观察到的事象用不同形式做了记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日记中的那天所在的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3月

C. 5月    D. 11月

2.小华进行的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 春分日    B. 秋分日

C. 夏至日    D. 冬至日

3.小强拍摄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

A. 6:00    B. 10:00

C. 14:00    D. 18:00

 

1.C 2.B 3.B 【解析】 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太阳的视运动。 1.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小明日记中的那天当地时间18时太阳在西南山顶消失,说明此时并未真正日落,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正确。 2.小华进行的三次测量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与北京逐渐远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其中当正午太阳高度为50°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次测量中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说明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秋分日。B正确。 3.小强向东拍摄照片,照片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方位在东南天空,应该为当地上午时间,B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 3:20    B. 8:40

C. 15:20    D. 20:40

2.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

A. 8小时    B. 10小时

C. 14小时    D. 16小时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0月22日

M日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11小时13分钟

47°14′

13小时55分钟

78°28′

11小时30分钟

56°16′

13小时20分钟

87°30′

 

 

1.甲城市与乙城市的纬度差约为()

A.     B.     C.     D. 10°

2.M日最可能为()

A. 1月22日    B. 2月22日

C. 4月22日    D. 6月22日

3.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下列选项中,天文辐射最少的是()

A. 10月22日的甲城市    B. M日的甲城市

C. 10月22日的乙城市    D. M日的乙城市

 

查看答案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 20°N    B. 20°S

C. 30°N    D. 30°S

2.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昼夜均分

C. 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 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查看答案

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A. 冬季的上午    B. 冬季的下午

C. 夏季的上午    D. 夏季的下午

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在相同的条件下)。则X日可能接近

A. 612日    B. 12日    C. 72日    D. 1212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  )

A. 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B. 太阳直射点运动

C. 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D. 月亮的阴晴圆缺

2.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两节气日一定相差180天

B. 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 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 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