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的类型,并任选其一说明形成...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的类型,并任选其一说明形成原因。

(2)说出图中③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在野外考察时,识别该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

(3)列举图a中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并简述水在各要素间的循环过程。

 

(1)①为河谷(峡谷);②为三角洲。河谷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山区(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在流水侵蚀和搬运地表物质的作用下形成河谷。 三角洲形成过程: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所携带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 (2)③处为断层构造。判定依据:断层面两侧岩层不连续,断层带上岩石破碎,发育有陡崖、深谷等;可能有泉水出露。 (3)要素:生物(植被)、土壤、大气、水等。 循环过程:植物体的水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可以凝结形成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或者下渗到土壤中形成地下径流。 【解析】 本题考查流水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的判断以及水在各圈层间的循环。流水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侵蚀地貌类型有沟谷、峡谷、瀑布、溶洞、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地貌)等;堆积地貌有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根据所学知识构成自然环境各要素有地貌、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 (1)读图①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峡谷;②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缓,流水变慢以及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洲地貌。 (2)读图③处岩层有断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应为断层构造;在野外判断断层构造的方法为有陡峭的崖壁、岩层沿走向不连续、错位,或岩体界线不连续、错位、存在线状、带状分布的破碎带、泉水线状分布等。 (3)读图a中的自然环境要素有植被、土壤、大气、水。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三态的转化而体现的,植物体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水汽冷凝形成降水,分布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字母、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数字与下图中景观图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①—丙    B. ②—丁

C. ③—戊    D. ④—己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 地势特征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

B. 甲地因地壳上升形成较厚沉积层

C. 乙地是因褶皱形成的谷地,植被条件较好

D. 丙地风力侵蚀作用强,可为甲地提供沙源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的变迁。回答下题。

 

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    D. 地壳运动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河谷(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查看答案

在光照充足、水温约为20~30℃的温暖、洁净海域,珊瑚的造礁作用旺盛。下图示意达尔文提出的珊瑚礁由岸礁—堡礁—环礁的形成过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  )

A. 岛屿因外力侵蚀低至海面以下

B. 珊瑚礁因堆积作用体积逐渐扩大

C. 潟湖中储存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D. 珊瑚礁会加速海浪对岛屿的侵蚀

2.最可能有珊瑚礁集中分布的是(  )

A. 濒临欧洲西部的海域    B. 暖流经过的大陆坡海域

C. 热带大陆架海域    D. 温带河流入海口海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