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省级行...

读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是    (  )

A. 广东省

B. 河南省

C. 天津市

D. 贵州省

2.图示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 河南省

B. 广东省

C. 四川省

D. 安徽省

 

1.C 2.A 【解析】 1.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最接近的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动比例最小,即图中越靠近对角线,人口流动比例越小。读图可知,四个选项中天津市人口流动比例最小。故答案选C项。 2.读图可知,河南省户籍人口数超过常住人口数最多,所以图示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故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偿性生育是指“补偿”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压制的生育需求。下图为我国1949~2015年出生人口变化统计图,下表为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进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三次婴儿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高,但自然增长率极低

B. 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好转,补偿性生育所致

C. 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的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少,人口流动大,对生育影响大

D. 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第三次婴儿潮

2.约10年前,不少学者曾预言2010年尤其是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理由可能是(  )

①人口生育惯性      ②“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   ③经济的快速发展   ④医疗条件的极大改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从目前情况看,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如期出现,原因可能是    (  )

①生育观念的改变  ②受人口政策的影响   ③抚养成本的提高  ④经济结构的调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我国1980—2010年出生人口(活产婴儿)性别比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图示30年间    (  )

A. 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的

B. 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 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D. 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2.我国图示的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特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包括    (  )

“剩男”现象明显增加 ②女性择偶标准降低

“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④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跨国婚姻有所增多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材料二 下图为全国城市道路面积和道路长度各年度变化图。

材料三 城市路网密度,纽约为13.1 km/km2,北京为6.3 km/km2(如下图)。

(1)根据材料二,简述全国城市道路面积和道路长度的变化特征。

(2)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宽马路”带来的不利影响。

(3)你是否赞成材料一中提到的逐步打开已建成的住宅小区?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