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B 2.C 【解析】 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起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过渡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B项正确。 2.南方低山丘陵区应该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实施退耕还林,如陡坡地,而不是全部,①错;西北地区受水资源短缺的限制,不可能大力发展灌溉农业,④错;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②对;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③对,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 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 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 西北、华北地区

B. 西北、西南地区

C. 华南、西南地区

D. 东北、东南地区

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

A.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 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C. 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D. 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查看答案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分析甲、乙两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

(2)宝山、芝加哥同为世界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简述二者在工业区位因素上的异同。

(3)上海地铁线、京沪高铁均连通苏州,试评估交通条件改善对苏州城区发展带来的影响。

(4)分析影响乙地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图中从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

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政策

B. 市场

C. 劳动力

D. 交通运输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甲)和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图乙),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图甲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为主

B. 该地区聚落主要沿交通线分布

C. 乙城市可发展为交通枢纽城市

D. 甲城市适合发展钢铁工业

2.从图乙中无法看出的是(  )

A. 第二产业比例变化最小

B. 第三产业比例增速最快

C. 第二产业比例最大

D. 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