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中M代表森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主要反映了森林具有 A. 涵养水...

下图中M代表森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主要反映了森林具有

A. 涵养水源的作用    B. 防风固沙的作用

C. 减弱噪声的作用    D. 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

2.图中所示作用为

①将有机物分解无机物                          ②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D 2.D 【解析】 1.据图中信息可知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种作用主要体现的是绿色植物的过滤空气,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故答案选D项。 2.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个过程称之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他能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因此,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壳上升

B. 砍伐植被

C. 气候变化

D. 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查看答案

(题文)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污染也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一下图为农村盲禽养殖“畜禽粪便立体污染形成通道”图。

分析农村畜禽养殖造成的农业立体污染过程。

 

查看答案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右图为“沙江”景观。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3)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以及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这些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依据区域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对比甲乙两区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3)对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升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海峡内一年中,风力都在8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会被摇晃得像一片水上的树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德雷克海峡的冰进现象会出现在     (  )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

A. 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 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 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 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3.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该海峡波涛汹涌的原因的是     (  )

A. 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南北交换

B. 南极辐合带在南纬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

C. 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水域面积窄,“狭管效应”明显

D. 水面对风的阻挡作用小,风浪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