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江苏是全国近10年城市化水平上升最快的省份之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

江苏是全国近10年城市化水平上升最快的省份之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江苏城市化率位居全国第10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江苏城市化率上升至全国第7位,排位提前的速度仅次于重庆位列第2位。“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提出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的目标。下表是江苏省城市等级与数量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比较少    B. 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

C. 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最早    D. 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2.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南京控制人口规模,导致城市等级降低

B. 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不合理

C. 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南部转移

D.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用地紧张

 

1. B 2. D 【解析】 1.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推动人口向城市转移,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B对。城市化水平提高快,人口向城市迁移快,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比较多,A错。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比南部沿海晚,C错。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成本高,D错。 2.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D对。南京控制人口规模,城市等级不会降低,A错。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较合理,等级越高,数量越少,B错。南部经济发展快,水平高,产业饱和,亟待向北部转移,C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物流业通常可将中心城区的相关产业吸引到物流园区附近,形成空间集聚。下图示意重庆市规划建设的七大物流园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物流园区建成后,IT企业和船舶制造企业最可能入住的园区分别是

A. ①、⑤    B. ①、⑥    C. ②、⑦    D. ③、④

2.物流园区的建设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有

A. 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    B. 仓储用地所占比重下降

C. 改善郊区的生态环境    D. 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查看答案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各经济要素的比较,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注:土地开发强度是指建设用地总量占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

1.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人均GDP低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数量多    B. 制造业附加值不高,高技术和第三产业服务水平低

C. 交通运输欠发达    D. 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2.就土地开发强度而言,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

A. 基本农田和绿色生态空间减少得过快过多    B. 城市用地面积少

C. 土地资源浪费少、利用效率高    D. 可供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多

 

查看答案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我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读环渤海地区位置图,完成列问题。

1.环渤海地区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①水源紧张 ②工业化水平低 ③人口负增长,劳动力短缺 ④大气、水、海洋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环渤海地区工业化进程存在的问题的是    (  )

A.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B. 大力建设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地区工业发展

C.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D. 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

读某年广东内部区域经济指标增速表(单位:%),回答下面小题。

1.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   )

A. 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很大差异

B. 国家给予这四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

C. 四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差异

D. 四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条件和城市数量有明显差异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 良好的区位

D. 全国著名的侨乡

 

查看答案

   现代城市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通常用城市GDP的比重来衡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两国现代城市化特点及发展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英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经济城市化水平

B.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差距中国大于英国

C. 中、英两国城市化起步早晚不同但目前水平相当

D. 中、英两国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度变化相似

2.为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缩小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差距,应该大力

①发展第三产业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推进农业机械化 ④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