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欧大陆略图。 材料二 亚欧大陆40°N~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欧大陆略图。

材料二 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

(1)将材料二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属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对应: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列表比较D、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成因及气候特征的差异。

(3)A、B、C、D四地气候海洋性最强的是________地,简要分析其成因。

 

(1)① ③ ④ ② (2) (3)A 常年受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影响;西部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且暖流的势力较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海岸线曲折,陆地轮廓破碎,加深了海洋对陆地气候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学生要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气候特点。 (1)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A位于40°-60°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C位于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再结合材料二中的气温和降水可以判断出①1、7月降水降水较多,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凉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属于地中海气候;④全年降水都比较少,夏季气温特别高,冬季气温特别低,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冬夏气温不同,冬夏海陆气压差异,冬季和夏季风向相反,形成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雨热不同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京时间2015年11月30日下午5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结合“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 ②增加③减少    B. ①③减少    C. ②④增加    D. ①④增加

2.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下降16%,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调整经济结构 

④减少能源消费总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

A. 东南部 B. 东北部 C. 西北部 D. 西南部

2.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

A. 受信风影响 B. 受副高影响 C. 受洋流影响 D. 受人类影响

 

查看答案

一年中最大降雨强度1小时内降雨量相等点连成的线,叫年最大1小时雨量等值线。读“我国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的最大值出现在(  )

A. 四川    B. 广西    C. 上海    D. 台湾

2.我国西北地区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    B. 空气对流弱

C. 空气中水汽含量低    D. 植被覆盖率低

3.我国横断山区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变化较大的关键因素是(  )

A. 西南季风    B. 东南季风

C. 距海远近    D. 地势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该沙区生物治沙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沙丘形态可以看出该区域盛行东南风

B. 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c、a、b

C. 该区域种植的生物根系发达,其作用主要是涵养水源

D. 该区域可以选育芦苇、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

2.下列防护林工程能够有效防治荒漠化的的是

A. “三北”防护林    B.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C. 东南沿海海防林    D. 东部平原绿化工程

 

查看答案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增长过快

B. 不合理利用资源

C.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 工业化快速发展

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