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完成下面小...

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完成下面小题

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

A. 哺乳动物时代    B. 人类时代    C. 裸子植物时代    D. 孢子植物时代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

A. 人类活动    B. 臭氧层被破坏    C. 地壳下沉    D. 全球气候变化

 

1.B 2.D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原地)逐渐加厚的原因是

A. 流水与风力侵蚀逐渐增强    B. 流水与风力沉积逐渐增强

C. 物理与化学风化逐渐增强    D. 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

    气象学上将秋冬季地面最低温度≤0℃的最初日期定为初霜日。将9月1日定为第1天,记为1,建立初霜日期序列。

读北方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初霜期越早作物的生长期越短

B. 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无霜冻现象

C. 初霜期与热量带分布基本一致

D. 初霜期与气温年较差分布一致

2.影响甲地初霜日期等值线稀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距海远近 B. 纬度位置 C. 地形起伏 D. 洋流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纬度某区域地理要素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等温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可能是

A. 南半球的山脊    B. 北半球的陡崖

C. 南半球的高原    D. 北半球的山谷

2.a.b两地的温差可能是

A. 2℃    B. 3℃    C. 5℃    D. 6℃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三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中,中国能源建设公司与图6所示国家签署了自成立以来第一个国际电力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其“走出去”战略迈出备受瞩目的第一步。

(1)比较图中A、B两条河流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与B河相比,分析A河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

(3)分析在该国B河流域建设水电站,可能对B河口鱼类资源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5分)

2)为什么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4分)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