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a和图b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河流径流量增加    B. 土地荒漠化加剧

C. 水土流失严重    D. 洪涝灾害多发

2.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A. 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 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D. 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1.B 2.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分析出Ⅰ区域处于Ⅱ地的上游,其林地、草地的破坏以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必然导致下游水量的减少,使Ⅱ地土地荒漠化加剧;上游该流域内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状态,加剧当地的荒漠化趋势,是不可取的。 1.由祁连山的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图示Ⅰ位于Ⅱ的河流上游地区,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农业生产规模扩大,该地区气候更加干旱,故使中下游的水量较少,A错误;则土地荒漠化扩展, B正确;Ⅱ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泥沙以沉积为主,水土流失较轻,C错误;该区气候干旱,洪涝灾害不严重,D错误。 2.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影响生态环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河流上游若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扩张,则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BC选项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面小题。

1.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  )

A.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河流的含沙量大

C. 河流的汛期长    D. 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2.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

A. 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

B. 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 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 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3.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 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 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 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 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查看答案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A. 养殖    B. 改善气候    C. 分洪与蓄洪    D. 立体开发利用

2.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B. 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C. 下游退耕还湖    D. 修建和加固河堤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农业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江南丘陵    C. 东北地区    D. 青藏高原

2.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是

①生产活动由第二产业拓展到第一、第三产业    ②增加农产品产出,提高农民收入  ③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④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读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地主要种植春播玉米,最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少,气候干旱    B. 无霜期长、雨热同季

C. 纬度高,热量不足    D. 地形复杂,土壤贫瘠

2.图中③地新疆大规模种植玉米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A. 土地荒漠化增强    B. 水土流失加重

C. 洪涝灾害加剧    D. 温室效应增强

 

查看答案

读近30年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近30年来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正确的是

A. 玉米产区向西、向南扩展,种植面积扩大    B. 西部牧业生产面积扩大

C. 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D. 东部水稻生产面积缩小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A. 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弱,产量较低    B. 国家粮食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倾斜

C. 全球气候变化,作物生育期缩短    D. 年日照时间短,年平均降水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