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

材料二 非洲轮廓图。

(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

(3)我国与非洲之间往来贸易的主要产品分别是什么?

 

(1)①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②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③居民多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④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⑤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F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D岛屿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3)我国从非洲主要进口农矿产品,向非洲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分析及综合能力。结合区域位置对区域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分析时常见的方法。图中的F为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为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其差异结合二者的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分析。国际贸易中输出产品类别和国家本身的优势条件有关。 (1)地理特征描述包括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其中,自然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方面,人文地理特征包含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整体分析比较时还要考虑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等。 (2)F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D处为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源于纬度、地形、洋流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二者的降水类型、成因也不尽相同。 (3)我国与非洲相对比,我国是相对发达区域,非洲是相对欠发达区域。区域之间的联系,发达区域输出的多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等,欠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B. 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C. 形成两地自然环境的外力作用相同    D. 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2.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石油资源丰富    B. 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C. 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D. 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 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 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 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

A. 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图甲)。

材料三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查看答案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 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 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 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