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黄山 黄山的奇松、...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黄山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材料二:黄山旅游景观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形成黄山奇峰异石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说明欣赏该旅游资源最主要的要领是什么?并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4)在黄山旅游线路上修建了多条登山索道,试对这一工程的结果作出评价。

 

(1)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或地壳抬升);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2)雨过天晴,地表水汽蒸发增多,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射降低,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3)把握观赏时机。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烈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4)利:增大消费群体的服务范围(方便了人们登山,尤其对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可欣赏到景色的壮美;提高景区的环境承载量。弊:对景区背景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解析】 (1)黄山的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2)雨过天晴,地表水汽蒸发增多,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射降低,气温低,水汽易凝结。(3)雾凇要把握观赏时机。(4)评价从利弊二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焦作市山川秀美。200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云台山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该市旅游接待人数、门票收入、综合收入三项经济指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续多个黄金周位居河南省第一。

材料二:焦作市位置图和云台山著名景区红石峡图片。

(1)分析焦作市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阅读图,分析制约红石峡景区旅游发展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查看答案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回答3题。

1.四幅景观图中都在非洲大陆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关于景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位于法国境内

B. 是欧洲著名的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C. 是世界著名的自然遗产

D. 该石柱是由花岗岩雕成的

3.关于景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景观位于南美大陆上

B. 该景观所在岛屿位于大西洋中

C. 该景观所在岛屿是一个火山岛

D. 该景观所在岛屿是一个大陆岛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 纬度低 B. 气温高 C. 雨季长 D. 地势高

 

查看答案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风景秀丽,“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读图①黄山风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

B. 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经常出现云海缥缈、烟雾朦胧的壮美景观

C. 黄山是一座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明显,造就了地貌多姿多彩的形象美

D. 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察到

2.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的说法,读图②猴子观海,试分析欲欣赏此奇景应(  )

A. 特定观赏点发挥想象

B. 特定时机,移情观景

C. 抓住景观特色近观

D. 充分领悟山、石、云、松的和谐

 

查看答案

近年来杭州推出多条自行车骑行线路:“环湖游”是环西湖骑行一周,“时空穿梭之旅”从拱宸桥至西湖文化广场;“灵隐访禅”从六公园到灵隐寺;“古城游”串起皇城故都的是个老城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各骑游路线的设计

A. 体现鲜明主题,突出特色    B. 串联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C. 以环形线路避免行程重复    D. 使景点紧凑缩短交通用时

2.为了充分感受“古城游”这条线路的历史文化底蕴,需要

A. 了解景观成因    B. 精选观赏位置

C. 洞悉文化定位    D. 把握观赏时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