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

    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纬度为                                                               (    )

A. 23°26′N B. 46°52′N C. 43°08′N D. 66°34′N

2.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南向北

 

1.C 2.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纬度以及河流流向的判断,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可判断3α和α分别是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据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得该纬度为43°08′N,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北半球回归线以北的物体正午影子一定指向正北方,且ML与河流PQ正好垂直,则PQ指示东西方向;从乙图中看出,P点流量变化小,而Q点流量变化大,因PQ两点间有一湖泊存在,对河流干流流量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以下流量变化减小,据此可判断河流由Q流向P;据以上方位的确定,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 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2.马更些河

A. 以雨水补给为主    B. 有明显的凌汛    C. 结冰期短    D. 含沙量大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6年的流量峰值大

B. 1年的流速峰值小

C. 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图。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 1    B. 4    C. 7    D. 10

2.该山地

A.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 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 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 山顶海拔低于1000

 

查看答案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 向陆地方向推进    B. 向海洋方向推进

C. 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 形成新的贝壳堤

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 形成河口三角洲

D. 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查看答案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     B.     C.     D.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