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

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读下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1.从6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

A. 陆进海退   河流泥沙堆积

B. 陆进海退   海潮、海浪堆积

C. 陆退海进   河流冲刷

D. 陆退海进   海潮、海浪冲刷

2.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冲刷

B. 海浪侵蚀

C. 海浪堆积

D. 流水堆积

3.从2500年前至今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

A. 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

B. 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

C. 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少

D. 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的速度相当

 

1.A 2.C 3.D 【解析】 1.从图中分析,从6 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逐渐向东推进,变迁特点陆进海退,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处海河入海口附近,河流夹带泥沙沉积形成,所以A项正确。 2.因为贝壳堤主要是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形成的,所以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浪堆积,B项正确。 3.图示南部地区两贝壳堤虽然形成的时间不同,但合二为一,说明在两堤形成的过程中,该地海岸线没有发生大的变迁,说明该地海底较稳定,泥沙沉积速度和地壳下沉速度持平,D项正确。两条贝壳堤在北部分开,走向不同,与海岸线并不平行;因不同海域海浪堆积强度不同,所以贝壳堤不一定与海岸线平行,A项错误。该地为同一海域,海平面高度相同, B项错误。南部河流为黄河,因含沙量较海河大,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多,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太阳能发电主要通过安装在屋顶或地面的电池板而实现的。读浙江省《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各地市“屋顶分布式容量”与“地面集中式容量”存在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技术水平    B. 闲置土地存量

C. 太阳辐射    D. 房屋建设密度

2.浙江省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原因是

①环保的要求            ②太阳能丰富    ③热量较充足            ④技术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来看,地震属于

A. 气象灾害    B. 海洋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地质地貌灾害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历时8年全长2266公里沪昆高铁(上海至昆明)全线通轨(下图)。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贵州至云南是沪昆高铁建设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一段,其主要原因是

A. 雨多雾多,滑坡台风频繁    B. 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

C. 交通不便,劳动力短缺    D. 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

2.建设沪昆高铁,最主要的意义是

A. 缓解我国东西方向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B. 加强地区间联系,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C.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

D. 促进沿线地区农矿产品的销售,缩小东西差距

 

查看答案

灵渠位于桂林兴安县境内,是秦始皇为攻打百越时运输粮食等物资而修建的。它是我国现存较完好且仍有利用价值的古水利工程之一,其南渠是连接湘江与大溶江的河段,全长33.15千米,落差30.26米。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于南渠开挖并投入使用的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坡降大,利于船只顺水入漓江  ②开挖新渠道距离长,工程量大③地势较低,起伏小,工程难度小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如今灵渠作为水利工程功能明显降低的是

A. 旅游    B. 航运    C. 灌溉    D. 供水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1.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2.相对于新生代其它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

A. 全球自然带北移    B. 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

C. 全球海岸线变短    D. 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