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新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

B. 地壳的运动

C. 水循环运动

D. 地球的公转

2.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 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 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 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1. D 2. A 【解析】 1.动物迁徙的本质是追随丰富的水资源和食物。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雨带也在南北半球之间交替移动着。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正确。 2.近几十年来,非洲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致土地退化加剧,荒漠化加剧,A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间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图,回答问题。

1.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大气降水

B. 地下水

C.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D. 居延海的湖泊水

2.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B. 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

C. 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

D. 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查看答案

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 山前冲积扇    B. 河漫滩

C. 河口三角洲    D. 山间盆地

2.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①横沙丘;②纵沙丘;③抛物型沙丘;④无沙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14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材料二: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右图)。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另外,冬季九寨沟几乎所有的湖泊都结冰,而五花海却不封冻,在湖面上还不时有水泡冒出,被当地称为圣湖

材料三:以下左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九寨沟景观分布图。

1)据左图8简述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4)

2)分析则查洼沟几乎为干谷的最主要原因和五花海不封冻的可能原因(4分)。

3)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措施。(6分)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该国湿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境内69%为森林,8%为耕地,10%是湖泊。长期以来该国依托森林的经济发达,是世界重要的纸张和纸板出口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国经济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芬兰近20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国际有关组织评为世界“技术最发达国家”、“最具竞争力国家”。

(1)分析该国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原因。

(2)该国北部风力最强的季节是             季,简要说明其原因。

(3)20世纪60年以来,该国的经济生产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向电信等高科技产品转型尤为突出。简述这一变化对该国产生的有利影响。

(4)图中所示地区的湿地类型主要有:                ,并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红腹滨鹬有迁徙习性,常在沙滩、沿海滩涂及河口觅食。下图示意红腹滨鹬迁徙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几年来,经停乙地的红腹滨鹬数量锐减,且分布区域趋于集中,推测其原因主要是

A. 滩涂湿地锐减    B. 全球气候变暖

C. 人工捕杀增多    D. 空气质量下降

2.红腹滨鹬越冬期间,与丙地相比,甲地

A. 昼夜温 差较大    B. 平均气温较高

C. 太阳辐射更强    D. 平均风速更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