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

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A. 东部    B. 东南部

C. 北部    D. 西南部

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处为高新产业区    B. ②处为休闲娱乐区

C. ③处为中心商务区    D. 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1. A 2. D 【解析】 1.昼夜人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们空间活动的变化。卧城的人们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图中卧城应在③处,位于东部。故选C。 2.①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流动小,应是郊区;②处人口昼少夜多,应是人们上班区(比如工厂);③处昼少夜多,为卧城,属于居住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白天来购物,晚上要睡觉。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其“牵一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查看答案

(题文)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

 

查看答案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上升    B. 植被遭毁    C. 气候恶化    D. 围湖造田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  )

A. 水文    B. 地形    C. 气候    D. 植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