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

    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 新疆北部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大巴山地

2.“背篼军”的出现可以

A. 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B. 解决农村增收问题

C. 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 D.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3.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

①城市工资水平升高②城市服务行业兴起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D 2.A 3.B 【解析】 1.背篼适合“爬坡上坎”说明“背篼军”出现的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起伏明显;背篼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说明“背篼军”应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故D正确。 2.“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说明“背篼军”的出现可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故A正确。可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但不能解决农村增收问题,故B错误。“背篼军”的出现不利于城市治安稳定;不利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故C、D错误。 3.城市工资水平升高,所需要的服务人群增多,对“背篼军”发展应有促进作用,排除①;国家户籍管理改革促进人口流动,不会对“背篼军”的发展起削弱作用,排除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服务行业兴起,,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导致大多数青壮年转向其他就业岗位,②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构成一个城市的总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2005 - 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 2005 - 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C. 2009 - 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D. 2009- 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2.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

A. 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 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 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 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3.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 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 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 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 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查看答案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下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A. 减少桥底对水流的阻力,以防泥沙淤积

B. 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C. 增大桥涵空间,加大水流通过量,以防洪涝

D. 增大流速,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

3.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

A. 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B. 海湾宽阔,可停泊船只多

C. 桥面居中,便于增大码头辐射范围

D. 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

 

查看答案

2018年1月21日北京迎来了去年冬季的初雪,相对于多年平均状况足足推迟了近一个多月。下图为我国26个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统计图,下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日~24日天气资料。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造成去年北京初雪日期推迟的关键因素是

A. 冷空气长期控制,降温幅度小    B. 暖空气势力弱,水汽不足

C. 城区经济发展,热岛效应强    D. 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凝结核不足

2.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原因不包括

A. 新雪反射太阳辐射,地温低    B. 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

C. 气温低湿度小,体感温度低    D. 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3.下列关于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西南地区夏季风势力强,初雪日期全国最晚

B. 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最近,初雪日期全国最早

C. 华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最远,初雪日期全国最晚

D.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初雪日期集中在10月

 

查看答案

2018年1月25日早晨8:00,有市民在某地泥土里,看到一根一根类似冰棍的东西,仿佛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在地理学中,该物质被称为“地冰花”,也称“霜柱”。在寒冷的冬夜,温暖的土壤缝隙中向上蒸发的水汽发生凇结,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

A. 土质黏重,含水量大    B. 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 温度高于气温,水汽含量少    D. 温度低于气温,水汽含量大

2.地冰花最有可能分布在(    )

A. 闽南地区    B. 华北平原    C. 三江平原    D. 宁夏平原

3.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

A. 持续低温降水    B. 多云而微风的夜晚

C. 地表温度高于0 ℃    D. 晴朗而风静的夜晚

 

查看答案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丙是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图丁是区域内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中A、B两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西雅图和丹佛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

(3)说出图乙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4)图甲中K处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请选择下列两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究。(若两个问题都作答,按问题一赋分)

问题一 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可能?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

问题二 某人在考察日记中对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如下记载:“峡谷岩壁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材料中哪一信息能验证他的观点?如果进一步验证他观点的科学性,你认为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