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莱,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图甲和...

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莱,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乳畜业    C. 混合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2.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 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土壤条件

3.促进该地衣业生产结构如此改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生产技术    B. 市场    C. 政策    D. 劳动力

 

1.C 2.B 3.B 【解析】 1.该地有种植业和养殖业,是混合农业。选C正确。 2.该地是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塑料大棚透光、保温、保湿,主要改善种植的热量条件。选B正确。 3.该地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可合理安排农时,灵活应对市场。选B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果玉米既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的食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北方种植的水果玉米,其甜嫩程度优于南方,主要原因是我国北方(  )

A. 地形平坦    B. 昼夜温差较大,生长期长    C. 水源充足    D. 热量充足

2.目前以水果玉米为原料的加工方法及产品主要有:真空保鲜果穗加工、速冻果籽粒加工、嫩果籽粒罐头,以及甜玉米浆和甜玉米汁等饮料制品。这些加工企业的布局除了要考虑原料外,其次要考虑的要素是(  )

A. 交通    B. 水源    C. 劳动力    D. 市场

 

查看答案

读“我国2007年十大粮食输出和短缺省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粮食输入前两位的省份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其需要大量调入粮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污染严重,单产低

B. 水旱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快

C. 工业化和城市化占地多

D. 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给不足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乳畜业    D. 地中海式农业

2.图示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均在120%以上,北部甚至达211%,远超该国粮食40%的自给率水平,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①科技发达,粮食单产高 ②生长期长,粮食单产高

③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 ④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突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糖”曾闻名全国,如今很多桑基鱼糖已成为建设用地,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发展桑基鱼塘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千海万壑,地表崎岖    B. 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2.桑基鱼塘被大量开发为建设用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鱼类价格低,生产效益下降    B. 全球气候变暖,不适合发展

C. 市场需求萎缩,利润大幅减少    D. 工业、城镇用地扩张,土地价格上升

3.符合图中M处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A.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B.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C. 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一牧羊带    D. 潘帕斯的牧牛业

 

查看答案

读“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地分布示意田”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 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集中连片

C. 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D. 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2.与松嫩平原相比,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 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 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 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