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图示区域利...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图示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棉花种植,成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花生长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该地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但经监测,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千克,最低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15.48千克。

(1)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2)简析塑料地膜对该区域棉花生长的影响。

(3)试分析图示区域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热量丰富;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耕作;靠近河流,灌溉便利。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或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 (2)有利影响:棉花生长早期气温低、降水少,地膜起到保温、保持水分、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不利影响:残留地膜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使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任答三点即可) (3)土地退化(土地肥力下降),过度开垦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 【解析】 (1)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是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价当地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热量丰富,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或水资源短缺);冬季低温冻害等。(2)塑料地膜对该区域棉花生长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3)干旱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其次是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都会使得土地退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光温室是解决青海高原地区冬季蔬菜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农民增收和丰富群众菜篮子的主要生产设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 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 水分条件    D. 土壤条件

2.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的主要意义是(  )

A. 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

B. 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

C. 调剂了果蔬季节性价格波动,稳定物价总水平

D. 彻底解决了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

 

查看答案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读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区总体分布格局示意图和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回答下列各题。

1.春季是东南沿海冰雹多发的季节,其原因主要是

A. 受单一冷气团影响,冷气团强烈上升

B. 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暖气团强烈上升

C. 冷暖气流交汇,使冷气流强烈抬升。

D. 冷暖气流交汇,使暖气流强烈抬升

2.下列不属于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地区

A. 青藏高原    B. 华北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南岭地区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 干旱    B. 台风

C. 洪涝    D. 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7、8月    B. 甲-3、4、5月

C. 乙-5、6月    D. 乙-12、1、2月

 

查看答案

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从东向西递减    B. 从西向东递减

C.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2.与西安相比,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较小,其原因是(  )

①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   ②西安的纬度高,冬季气温比成都低,降温幅度小   ③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  ④成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深刻,降温幅度较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气候统计资料,结合此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与该表气候特征相符的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江南丘陵    D. 四川盆地

2.关于该区农业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季风活动使其水热配合较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B. 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

C. 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D. 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为高产土壤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