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中的阴影区域分布着1000多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中的阴影区域分布着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且其东西向植物类型区域差异明显。

(1)推测图示沿海地区多雾的季节,并阐释其形成过程。

(2)说明地形对阴影区域东西向多肉植物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

(3)分析该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

(4)推测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图示海域鱼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夏季。形成过程:该地为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夏季高温,蒸发旺盛,空气暖湿;寒流流经,近洋面的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2)该区域山脉大体呈西北一东南(南一北)走向阻挡大西洋水汽和雾气深入;西部沿海地区位于迎风一侧降水较多;中东部位于背风侧,降水稀少,高温干燥(3)该地地形复杂,南北跨度大,区域内部差异明显,物种丰富;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物多肉利于储存水分;夏季多雾,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能满足多肉植物生存需要;晴天多,光照充足 (4))变化:产量降低。原因:因为赤道逆流增强,沿岸的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和盐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解析】 夏季高温,蒸发旺盛,空气暖湿。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图中山脉呈南北走向,受山脉阻挡影响,山脉两侧降水差异较明显。物种丰富,主要是区域内部气温、降水条件差异明显。 (1)该地位于南半球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夏季高温,蒸发旺盛,空气暖湿。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近洋面的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图示沿海地区多雾的季节是夏季。 (2)根据图例中山脉符号,该区域山脉大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或是南一北走向,阻挡大西洋水汽和雾气深入。西部沿海地区位于山地迎风一侧降水较多。中东部位于山脉背风侧,降水稀少,高温干燥。 (3)该地地形复杂,南北跨度大,区域内部气温、降水条件差异明显,物种丰富。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物多肉利于储存水分,便于存活生长。夏季多雾,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能满足多肉植物生存需要。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宜多肉植物生长。 (4) 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属于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逆流增强,沿岸的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和盐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左图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AB处河谷剖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流向总体为自西向东    B. 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C. 结冰期漫长    D. 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2.下列关于AB所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河段位于南半球    B. 离河岸越远岩层年龄越老

C. 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    D. 该河段河流以下蚀为主

3.关于图示区域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河流参与了水循环中的陆地内循环

B. 图中常绿阔叶林带植被覆盖率提高后,④地河段的含沙量减少

C. ②附近河段地下水补给河水

D. ①③④地河岸中,③地最适宜建设港口

 

查看答案

下图中左图为某地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柱状图及各月降水量与各月平均降水量之差曲线图,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A.     B.     C.     D.

2.该地冬季气候特点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 温和多雨受盛行西风控制    B. 高温少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高温多雨受东北信风控制    D. 温和少雨受来自内陆的西北风影响

3.到该地旅行的游客可能见到大面积的景观是

A. 椰子林、天然橡胶林    B. 葡萄果园、柑橘果园

C. 热带稀树草原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查看答案

某地居民为了使自家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对太阳能集热板做了逐日调整,其调整角度如下图甲。下图乙是安装的测量仪记录的某日水温变化曲线(假设水箱的保温性能很好)。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 中国北方地区    B. 阿根廷南部    C. 新加坡    D. 南极洲

2.乙图中测得水温的日期可能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3.该日过后的一个月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南极地区极昼范围变小    D. 辽宁地区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

 

查看答案

2018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4月5日下午,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如下左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当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类似该停车场的城市地面铺装与水泥地面铺装比较

A. 热岛效应更强    B. 地下径流更少    C. 城市内涝减轻    D. 蒸发量比较小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资料一 新疆和田一带,是中国古代玉矿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十几亿年前,昆仑山区为浅海地区,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到7~8亿年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到2.5~3亿年前由于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到白云质大理岩层接触变质后形成玉矿。古时玉料的开采有“水产”和“山产”两种方法。“水产”就是从河流中采玉,又称“捞玉”、“摸玉”,浅水河滩是玉石富集区,采到的玉称“仔玉”。“山产”就是直接从含有玉矿的山中开采,采得的玉料称“山料子”或“山子”。由于玉的硬度较高。无法用锤钎在玉矿中打洞开凿,古人开采大玉料,曾采用“火攻法”,即在玉矿堆积木柴燃烧,使玉受热后,速浇冷水,玉料便破裂开来。

资料二 地质循环示意图    资料三和田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图

1.资料二图中序号可代表玉石的是

A.     B.     C.     D.

2.资料三图中捞玉的最佳地段和季节是

A. 甲,冬季    B. 乙,秋季    C. 丙,夏季    D. 丁,春季

3.与古人采用的“火攻法”相似的地质作用是

A. 物理风化    B. 流水侵蚀    C. 风力搬运    D. 海浪堆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