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Ⅰ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

图Ⅰ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图Ⅱ所示)。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 ℃适宜)且土壤透气性好,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Ⅰ中最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

B. 夏季种植、秋季收获利于马铃薯生长

C. 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D. 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1.C 2.C 【解析】 1.冬季度假,选择丙比较适合,因为其离湖泊比较近,受其影响气温昼夜温差小,靠近城区交通便利,北面有山脉阻挡冷空气作用,属于向阳坡,阳光明媚,气候比较暖和。故选C。 2.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减小昼夜温差,保持地温稳定,且稻草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该地夏季降水较多,易积水,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将土壤堆高起垄,通过垄沟排水,可避免渍水,若在垄沟发展渔业,会造成垄沟积水,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我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几十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化    B. 城市化地区差异

C. 人口分布变化    D. 土地生产力差异

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均耕地多

B. 高速铁路的建设

C. 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 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B. 铁路运输

C. 生产水平    D. 市场需求

 

查看答案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多地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

A. 气候变化    B. 河流整治

C. 交通便利    D. 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2.新的运营模式(  )

A. 增加产品库存    B. 增加销售环节

C. 依赖信息联系    D. 增加销售成本

3.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2011年中国稻米产量居前十位的省区分布图(甲)和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示意图(乙)。

(1)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最大的是     ,主要原因是            。与其相比,湖南省种植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2)简述我国南方稻米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匹兹堡市曾以钢铁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末,匹兹堡的钢铁工业陷入持续、全面衰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匹兹堡重视培养、引进人才和科技创新,从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逐步转变为以一系列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以“绿色”、“宜居”、“科技”等新的城市形象示人。

材料二  下图为“匹兹堡产业转型演变图”。

(1)简述匹兹堡产业转型的主要表现。(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两方面简述。)

(2)匹兹堡是美国钢铁设备、技术与服务的核心源地,其市场面向全美及全球各大钢铁基地。分析钢铁技术服务企业仍选址在匹兹堡地区的原因。

(3)简述匹兹堡产业转型给我国传统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城市岛国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该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居住问题。如今新加坡的金融服务辐射六大洲,成了全世界的旅游热点,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材料二   下图为“新加坡城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新加坡城的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     (方位)。图中公共住房沿        分布。

(2)新加坡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得益于                        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