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某科考队进行科考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山路的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

下图是某科考队进行科考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山路的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的柳杉林。水杉属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适生土壤为酸性山地土壤或冲积土,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柳杉是常绿乔木,喜欢温暖湿润、云雾弥漫、夏季较凉爽的山区气候,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忌积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公路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光照    B. 气温    C. 降水    D. 土壤

2.该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A. 重庆    B. 上海    C. 北京    D. 乌鲁木齐

 

1.D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土壤、植被等相关信息,题目则不难做答。 1.由材料可知:水杉属落叶乔木,适生土壤为酸性山地土壤或冲积土;柳杉是常绿乔木,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因此导致公路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故D正确。自然地理界线是模糊的,一条公路两侧,光照、气温、降水没有明显差异,故A、B、C错。 2.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水杉生长在酸性土壤,柳杉是常绿乔木,该美景应出现在南方亚热带地区,故C、D错。植被分布在山路两侧,而上海是平原,故B错。重庆被称为“山城”,因此该美景最可能出现在重庆,故A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积雪是不良导热体,保温作用强,较厚的雪层可阻隔气温波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深霜是水汽在积雪内部迁移遇到表层冷却的雪壳时,凝华成的霜,为了与地面霜相区别,称为深霜。当地面上有稳定积雪后,在一定条件下深霜便开始缓慢生成。深霜为大型晶体,类似冰碴,比普通积雪松散很多。天山西端伊犁河谷上游多年平均积雪深度78厘米,平均积雪日数151天,深霜发育良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深霜发育的主要条件是

A. 太阳辐射强    B. 积雪面积大

C. 气温波动幅度小    D. 雪层下部温度高于上部

2.推断以下时间段伊犁河谷上游深霜层最厚的是

A. 2月中旬    B. 4月下旬    C. 10月下旬    D. 12月上旬

3.伊犁河谷上游深霜缓慢形成后,极易诱发

A. 泥石流    B. 雪崩    C. 山体滑坡    D. 山洪

 

查看答案

地理学中的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各个方向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平衡。重心移动可用来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电力强度是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下图示意1985-2014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推测中国电力强度重心

A. 1985~2003年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    B. 2003~2014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C. 1985~2003年大致向东南方向移动    D. 2003~2014年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

2.影响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 能源消耗    B. 产业规模    C. 技术水平    D. 能源结构

 

查看答案

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场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农业。

(2)下列属于该种农业发展模式特点的是(多选)

A.形成了湿地稻田养泥鳅、养鸭复合生态系统B.农业产出大

C.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强D.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高

(3)简要分析该农场建立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此种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什么地区可以借鉴?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1)城市A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B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  )

A.株洲

B.武汉

C.九江

D.天津

 

(3)C城市中的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城市的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B.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

C. 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