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甲是“我国我国东、中、西部三在经济地带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

图甲是“我国我国东、中、西部三在经济地带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①②③图代表的经济地带的名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从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考虑,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适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出口商品基地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

(3)简要说说A经济地带和B、C经济地带各自的区位优势。

(4)三个经济地带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如何实现三个地带的协调发展?

 

(1)①为东部经济地带;②为中部经济地带;③为西部经济地带。比较三次产业结构可知:①点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反映的是东部经济地带;②与③相比,②点是第二产业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相对较低,故②反映的是中部经济地带,③为西部经济地带 (2)B A(3)A经济地带:工农业发达,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和最主要的工业区;交通便利,经济辐射腹地广;经济国际化程度很高,是我国主要对外贸易区;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城市化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B经济地带: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我国粮油棉糖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C经济地带:沿边贸易发展有很大优势;各种资源都很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地区水力资源充足 (4)东部经济地带发展较快,西部地带发展较慢,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在扩大。三个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带的特点安排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的互补发展。结合东部地带的资金、科技实力和中西部地带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高能耗、高原料消耗、运输量大的企业由东部地带转移到中西部,把适宜在中西部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也转移到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国家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在中西部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以东部的发展来加快中西部的建设与开发 【解析】此题从三大经济地带入手,综合考查了区域地理、国土开发与整治、工农业生产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解析此题,必须要熟悉我国重要的地名以及三大经济地带的自然和人文差异,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理性分析。 (1)学会分析三维坐标图是关键。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东部最为发达,其次是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经济水平最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最低的是东部,其次是中部,最高的是西部;第二产业的比重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①点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反映的是东部经济地带;②与③相比,②点是第二产业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相对较低,故②反映的是中部经济地带,③为西部经济地带。 (2)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适宜建立在中部经济地带(原因:中部经济带人口众多,经济较为发达,对粮食和农副产品需求量大。且西部经济带人口少,远离消费市场;东部经济带耕地面积少,应发展市场价值更高的出口创汇产业),出口商品基地宜建在东部经济地带(原因:地处沿海,海运交通便利; 科技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沿海地区的农业商品化程度高,有利于发展出口农业;临近日韩等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市场广阔。) (3)分析不同区域环境的差异及其原因可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差异(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交通运输、人口与城市)两大方面进行比较。 (4)三个经济地带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在扩大。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中,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实现三个地带的互补发展。如国家政策的支持,中西部的帮扶西部,合理发展产业结构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为资金   为技术    为劳动力   为原料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差逐渐变小

B. 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 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 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

A. 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B. 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C. 非地带性

D. 垂直地带性

 

查看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然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都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的,其中一个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寒区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B. 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C. 东部季风区是指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广大地区

D.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2.关于三大自然区人地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东部季风区内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那么广泛、深刻

C. 青藏高寒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况保存得比较完整

D. 三大自然区中人类对自然界均有影响,且影响程度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发展过程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    B. 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 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    D. 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

2.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A. 阶段1已进入城市发展成熟阶段    B. 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

C. 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D. 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

 

查看答案

2010年11月5日,“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此举在于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汽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据此,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海水西调工程最能够活跃西部地区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 水汽输送    B. 地下径流    C. 植物蒸腾    D. 蒸发

2.下列关于海水西调工程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 削弱了沿线地区的太阳辐射    B. 加快了沿线地区地表形态的塑造

C. 加快了沿线地区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D. 导致沿线地区资源性缺水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