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 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 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 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 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 经济增长放缓    B. 人口规模减小

C. 环保政策变化    D. 工业生产萎缩

 

1. C 2. C 【解析】 1.读图可知,2002年~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 2.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 地下径流    D. 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查看答案

石灰岩、页岩、砂岩都是沉积岩。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2.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

 

查看答案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查看答案

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北京和纽约1978-2010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78年北京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    B. 2010年纽约以植被层和水体为主

C. 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    D. 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迅速上升

2.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B. 内涝概率上升

C. 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D. 蒸发量增加

 

查看答案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成咸水的是

A.     B.     C.     D.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述说法最可信的是

A. 甲为湿地    B. 丙处地下水质最差

C. 地下水从丙流向乙    D. 丙为城市区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