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因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被称为再城市化。下图显示欧洲西部四个...

因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被称为再城市化。下图显示欧洲西部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完成下面小题。

1.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的国家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促使欧洲西部部分国家再城市化的因素是

A. 传统工业的复苏    B. 人口增长率提高

C. 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D.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1.A 2.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从图中看①、②国,1980~1984年城市化速度为负值,为逆城市化,1984~1989年,城市化速度重新恢复正值,出现再城市化,①②对;③国,1984~1989年,仍然是逆城市化,③错;④国,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所以也就不存在再城市化,④错。故A选项正确。 2.欧洲西部地区为发达地区,传统工业的复苏、人口增长率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符合现实,A、B、C项错误;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治理,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市中心地区利于人类居住,出现再城市化,故D选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B.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2.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 M方向近郊区    B. M方向近商业区

C. N方向近文化区    D. N方向近工业区

 

查看答案

左下图为上海市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右下图为2010年上海市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

A. 少年儿童比重较高    B.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偏大

C. 人口数量呈现负增长    D. 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2.形成上海市如左图所示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原因是

A. 青壮年迁入多    B.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老年人口迁入多    D. 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相同

 

查看答案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变黄。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 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 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 图中城市道路两侧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非地带性现象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 地表蒸发    B. 地下径流    C. 转化为固态水    D. 植物截留和蒸腾

2.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 长白山    B. 武夷山    C. 秦岭    D. 天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