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形成初期是一个淡水湖泊,通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形成初期是一个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13万年前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逐渐形成咸水湖。湖区风沙活动频繁,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湖东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更广。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下图示意青海湖周边水系。

(1)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青海湖变成咸水湖的过程。

 

(2)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的原因。

 

(1)由于构造运动使外泄河道被阻断,形成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不断累积;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加强;气候干旱加剧,降水减少,湖水补给减少。 (2)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的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沙子在东部浅水带不断沉积形成水下沙堤,并逐渐露出水面;受东部山地阻挡,在东岸滨湖平原沉积形成沙丘。 【解析】整体题目通过青海湖的变迁和沙丘分布考查区域特征原因的分析能力,主要用到水循环及沉积地貌的形成等知识。 (1)根据其变化过程的先后分析,首先分析外流湖变内流湖原因:由于构造运动使地形改变,外泄河道被阻断,形成封闭内流湖。其次分析湖水盐分来源:矿物盐分随径流汇入,湖水不断蒸发,盐分逐渐累积,淡水湖变咸水湖。最后分析盐度加大的背景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加强;气候干旱加剧,降水减少,湖水补给减少。 (2)青藏高原受西风影响,河谷南北分布东西向山脉,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和湖浪将西岸和北岸的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湖浪搬运的沙子在东部浅水带不断沉积形成水下沙堤,随水位下降,并逐渐露出水面;受东部山地阻挡,风力搬运的沙尘在东岸滨湖平原沉积形成沙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上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下图示意乌伦古湖周边水系。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

问题②: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提出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且冬无严寒。图14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下图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

 

(3)说明雅安冬无严寒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

A. 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B. 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C. 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D. 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2.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

A. 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B. 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 气候较同纬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D. 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查看答案

“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与堤岸呈“丁”字形(如图所示),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

A.     B.     C.     D.

2.黄河济南北部某铁路桥附近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  )

A. 减淤    B. 护堤    C. 防凌    D. 防洪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及气候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  )

A. 海水堆积    B. 风力堆积    C. 流水堆积    D. 冰川堆积

2.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

A. 3月~7月    B. 6月~10月

C. 8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