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表,回答下题。 (1)导致北京7月21日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 高压...

读表,回答下题。

(1)导致北京7月21日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 高压     B. 低压    C. 冷锋     D. 暖锋

(2)为了减少暴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以及时查询“天气图﹒北京”,了解城市内涝状况。查询使用了 ( )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1)C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有表格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有阴雨天气,高压过境不降水,A错误;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因此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因此该暴雨天气系统主要是冷锋,C正确; B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遥感技术主要是拍摄影像,不能查询,A错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查询、分析,C对;数字地球是将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网络上的流动共享,D错误。故答案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出征南极。本次科考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考查期间,考查队员将在昆仑站构筑深冰芯钻探的场地。   

(1)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           

A. 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 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 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查看答案

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球卫星系统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数字地球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全球信息共享

B. 数字地球的信息分散存储在全球各地的计算机中

C. 现在的国际互联网由于用户量的剧增和自身技术的限制无法满足数字地球的需要

D. 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信息源

 

查看答案

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2009年1月21日在日本种子岛宇航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辐射的特点,通过观测地表反射的能量变化来推算温室气体的浓度。该过程主要利用了(    )。

A. 全球定位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

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