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树木年轮(简称树轮,如图a所示)是树木在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树木年轮(简称树轮,如图a所示)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春夏季节,树木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秋冬季节,树木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合称为一个年轮。

材料二: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河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资料如右下图(图b)所示。研究表明,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1)树木材质与气候息息相关,分析祁连圆柏晚材树木材质紧密的原因。(

 

(2)分析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的原因。

 

(3)研究发现1657~1695年,祁连圆柏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请推测该时段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1)秋冬季节降水少,气温低于0℃的时间长,树木生长缓慢。 (2)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夏季降水减少,树木缺少水分;气温较高,导致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树木生长受限,导致树轮变窄甚至缺失。 (3)径流量变化趋势:增大。理由:该区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说明降水增多,从而使河流径流量增大。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候对植被、水文的影响) (1)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秋冬季节降水少且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导致秋季的晚材才质紧密。 (2)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夏季各月降水少于100 mm,降水较少,土壤水分不足,夏季降水减少,树木更加缺少水分,该地夏季气温较高,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树木生长因缺水受限,导致树轮变窄甚至缺失。 (3)由材料可知,降水多时该区树轮宽,降水少时树轮窄,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说明降水增多,从而使河流径流量增大径流量变化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拉萨地处拉萨河河谷地区,全年90%降水集中6-9月,其中在20点-次日8点降水百分率比8点-20点高约5倍。

材料三:下图为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1)据材料一,简述成都至大峡谷区域之间的地形区山高谷深的原因。

 

(2)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试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拉萨降水特征的成因。

 

 

(4)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1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2.丁地位于丙地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3.当丙地为1月3日6:00时,则

A. 北京时间为1月3日23:00    B. 乙地即将进入1月3日的正午时刻

C. 甲地已经日出,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    D. 1月3日的范围不足全球面积的一半

 

查看答案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大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J地所在岛屿

A. 天气晴朗    B. 多暴风雪

C. 气温较低    D. 处在白昼

2.该日20时前后,北京

A. 经历降温降水过程

B. 经历大风扬沙过程

C. 盛行风向为偏南风

D. 气压逐渐降低过程

3.J国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

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B.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查看答案

吐鲁番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建立了汽车试验场,每年吸引1000多辆新研发出来的汽车送到这里进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试验。新车型一般要在这里待上1~3年,最佳测试期为每年6~8月,为当地带来上亿元经济收入。在此之前,此类汽车测试要到美国西部高原的亚利桑那州汽车测试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汽车在吐鲁番试验场测试的项目最可能是

A. 门窗密封试验    B. 轮胎耐磨试验

C. 高温暴晒试验    D. 沙地爬坡试验

2.我国汽车厂放弃亚利桑那,选择吐鲁番试验场,主要考虑

A. 运输距离    B. 技术水平

C. 测试成本    D. 测试时间

3.样车在运输和试驾时,都穿有“保护外衣”,其主要目的是

A. 避免早晨结露    B. 防止偷拍泄密

C. 防紫外线辐射    D. 减少尘土污染

 

查看答案

“晒晒太阳就能发电,电动汽车跑在上面就能充电,下雪后还能自行感知、融化路面积雪……”这就是由一块块“玻璃”(具有抗压、抗滑的性能、符合车辆通行条件的光伏发电组件)拼接、铺设而成的光伏路面。2017年12月28日,全球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在济南(36°N,117°E)正式通车。该路段全长仅1080米,但每年可并网发电100万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通车当日,济南

A. 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6°    B. 日出时物影朝向东南方向

C. 昼短夜长且晚于北京日落    D. 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1:48

2.如果未来光伏路面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下列现象最可信的是

A. 新修小区无需建充电桩    B. 到达地表太阳短波辐射减少

C. 燃油汽车销量受到冲击    D. 极端天气交通事故显著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