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茶树原产于我...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茶树原产于我国。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为为索契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索契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位置临海,受海洋影响深                 ②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冬温夏凉

③北面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较为温暖         ④沿岸暖流势力强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与我国茶树主要种植区相比,索契

A. 劳动力丰富    B. 土壤性质不同

C. 热量条件较差    D. 种植历史悠久

 

1. C 2. C 【解析】 1.索契的气候受到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的影响很大,大高加索山(在索契地区的海拔为3000米)几乎完全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黑海的热容量大,而被太阳晒了整整一个夏季的黑海也慢慢释放出热量,在气温较低的季节里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的热源。故使得索契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①③是正确的,故答案选C项。 2.我国茶树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A错误;两地气候类型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为红壤,B错误;索契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如我国东南地区,C正确;我国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D错误。故答案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无花果喜温湿、耐旱瘠,鲜果保鲜期极短。四川威远县无花果种植历史悠久,一直以来以个体经营为主,产业发展缓慢。2012年开始,该县推行农业“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即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由企业统一种植经营,期满后企业将土地连同农作物无偿再移交给农户。采用该模式后威远无花果产业增长迅速,已成为该县特色优势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2年以前威远县无花果产业发展缓慢,主要因为

A. 气候不适宜    B. 果品品质低

C. 种植经验不足    D. 产销不稳定

2.为降低无花果鲜果销售风险,该县应

A. 延长产业链    B. 定期定价收购

C. 限制种植规模    D. 实行大棚种植

 

查看答案

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修建了水广场。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下图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水广场(   )

A. 减少地表水下渗量    B. 增大地表径流总量

C. 增强植物蒸腾作用    D. 延缓地表径流形成

2.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

A. 泄洪效果显著    B. 建设成本较高

C. 服务功能更多    D. 占地面积较小

3.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主要原因是(   )

A. 排涝设施较缺乏    B. 河流径流变化大

C. 鹿特丹地势低洼    D. 全年降水较均匀

 

查看答案

下面为殖民时代,文明的西方人利用洋流进行的所谓“三角贸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洋流成因上看:三角贸易归程利用的洋流属于_______流。从洋流方向上,直布罗陀海峡表层的洋流流向_______(东、西)。

(2)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中,涉及到的暖流名称为_______暖流、_______暖流、_______暖流。

(3)大西洋海域中,目前已经探明的海上油气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海域北部曾经有一个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使渔场遭遇灭顶之灾。面对这种情况,该地区渔民应该如何发展渔业?请给出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

材料二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作用是。

(2)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产生直接影响的环节是字母。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的是。

 

查看答案

有专家将率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如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2.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B. 跨流域调    C. 植树造林    D. 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