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图)位于柬 ...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图)位于柬 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湖里鱼种繁多,盛产 300 多种淡水鱼。据此 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贵州省    B. 云南省    C. 青海省    D. 西藏自治区

2.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 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洞里萨湖水量大,增加了湄公河下游的防洪压力

B. 洞里萨河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洞里萨河雨季由西北流向东南

D. 洞里萨河旱季由西北流向东南

 

1.B 2.D 【解析】 1.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流经西藏自治区与云南省,此后成为缅甸与老挝之间,以及老挝与泰国之间的部分国际边界,还流经老挝、柬埔寨与越南,然后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注入南海。据选项可知:我国云南省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故本题选B。 2.每年5-10月(或6-9月)为雨季,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每年11-次年4月(或10-次年5月)为旱季,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湄公河水位,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7 月份向低纬度凸出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②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40°N,20°W) B. (40°S,20°E)

C. (40°S,20°W) D. (40°N,20°E)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位于中纬度

B. ③地位于东半球

C. 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D. ①②两点间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距离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题。

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

A. 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

B. 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 太平洋—亚洲—印度洋

D. 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X数值为500米,L为河流,H为湖泊。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河流L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B. 湖泊H补给河流L

C. A地的海拔可能为350米    D. 等高线Y的值为600米

2.沿着上图中虚线ab的地形剖面图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

A. 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 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 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    D. 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B. 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 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    D. 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