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下图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下图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ɑ-β=8°。

据此完成下题。

1.该校所处纬度为(    )

A. 61°N

B. 51°N

C. 35°S

D. 25°S

2.该校所在地(    )

A. 日出时间始终比上海早

B.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差值与上海相同

C. 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大

D. 自转速度与上海一样

 

1. B 2. 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读图可知,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a之和,而a等于该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8°,该地全年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且正午太阳方位相同,说明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最大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7°,计算可得,该地纬度为51°N,故选B, 2.由上题计算可得,该地位于北纬51°,冬季该地昼短夜长且昼短于上升,日出时间比上海晚,A错。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与上海相同,均为47°,B对。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差值相等,C错。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该地线速度小于上海,角速度相同,D错。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的白点是在美国同一地点全年不同月份部分日期早上8:30拍摄的太阳曝光照片。甲、乙、丙是在二分与二至日内从日出到上午8:30对太阳连续曝光拍摄而成的光弧。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拍摄镜头朝向(  )

A. 东北 B. 西南 C. 东南 D. 西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光弧拍摄日日落时直立旗杆影子指向东南方

B. 甲光弧拍摄日美国朝南开窗的房间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大值

C. 乙光弧拍摄日北京应在北京时间6:00日出

D. 丙光弧拍摄日武汉的白昼达一年中最长

 

查看答案

在由智利瓦尔帕莱索驶往悉尼的轮船上,船员看见太阳从海面落下时,桅杆的影子朝向东北方,此时是北京时间14时20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轮船所在的经度可能是    (  )

A. 95°E    B. 175°E

C. 5°W    D. 170°W

2.此时,位于赤道上且在西半球又处于白天的范围,占赤道的    (  )

A. 1/6    B. 1/12    C. 1/24    D. 1/36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14 日晚,月亮与地球距离为全年最近,天空出现21世纪以来最大的“超级月亮”。身在吉隆坡的小明与身在英国伦敦的安娜约好同时观月。据此判断,他们约定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

A. 14日19时    B. 14日23时

C. 15日3时    D. 15日9时

 

查看答案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龙岩花生是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农业的一大产业。由政府组建的龙岩花生加工集团,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统一为农户进行种植技术的培训,还统一为农户购买农业保险,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材料三: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向西延伸到南平、三明、龙岩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与陆地。该经济区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实现产业高级化、环境友好化。

(1)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常常由于台风登陆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分析其原因。

(2)分析龙岩花生加工经营方式对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海西经济区的主要区位优势,并从环境友好化角度指出该经济区未来工业生产应具备的要求?

(4)2017年9月4日上午9点,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迎宾仪式在厦门举行。下图表示北半球,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图示经线间隔15度,阴影部分表示开幕式开始举行时日期为4日的部分,空白部分为3日,请画出该日的晨昏线,并注明晨线和昏线。

 

查看答案

(加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1981年巴西在此建立国家公园,该公园由众多白色沙丘和成千上万微小湖泊共同组成,在气候、基岩(主要是致密的绿泥岩和砂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年一度的“千湖-沙漠”奇景。

材料二:圣弗朗西斯科河是巴西东部和东北部水力发电和灌溉的重要源泉,自1946年开始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开发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目前是南美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典范。

材料三:左图为巴西东北部略图。右图为千湖沙漠地区气候统计资料。

(1)说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简述千湖沙漠地区的气温特征并简析2-5月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千湖-沙漠”奇景的形成原因。

(4)从资源利用角度说明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