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左图为“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左图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右图为甲地区粮食产区生产景观图

(1)决定甲地区粮食生产景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该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

(2)乙地区粮食生产的气候优势是___________,该地自然带为___________。

(3)丙地区粮食生产存在___________不足的问题,为此我国实施了___________(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该粮食产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好土壤___________问题。

(4)说出主要高缺粮省市在四大地区中的所属区域,并阐述其缺粮的会经济原因。

 

(1)地形流水沉积 (2)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水资源(灌溉水源)南水北调盐碱化 (4)东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生产用地少 【解析】(1)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图中生产高度机械化,因此决定该景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三部分,为流水沉积而成。 (2)乙为我国的鄱阳湖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丙地区为我国华北平原,属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且季节变化大,因此粮食生产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的南水北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但灌溉过程中会引起土壤的盐碱化问题,需注意。 (4)图中显示高缺粮省市主要集中在京、津、长江三角洲、福建、广东及海南等东部地,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技术水平高,因此缺粮的主要原因应从耕地面积、社会需求等方面考虑。东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粮食生产用地少;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图和右图为中亚地理要素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锡尔河的流向为_____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中亚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水汽不易到达。

(2)里海沿岸分布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按自然属性,油气资源属于___________。此外,中亚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和___________等。

(3)右图中小麦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源(降水)和___________,中亚棉花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昼夜温差大。

(4)研究表明,咸海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请说出其主要表现并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阐述其成因。

 

查看答案

季风指数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40年至1960年,我国东部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增多    B. 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增多

C.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变长    D. 东北地区伏旱天气频发

2.图示时段内,我国东部地区

A. 季风环流逐年增强    B. 夏季风逐年增强

C. 降水年际变化明显    D. 冬季气温逐年增加

 

查看答案

杜伊斯堡位于鲁尔河与莱茵河交汇处,现已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物流运输中心和重要的现代工业城市,其工业部门主要有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机械工程及IT业等。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下图为“‘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示意图”。杜伊斯堡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国武汉发展的启示:

①调整工业布局,使工厂远离河流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平原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白洋淀价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提供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  ②提供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汇集农业灌溉余水 ④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监测白洋淀面积变化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某时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天气系统为反气旋(高压)    B. ①②③三地中③地风速最小

C. ①②两地中②地为上升气流    D. ①③两地此时气温较②地低

2.对图中甲、乙锋线与雨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为暖锋,雨区主要位于锋线之前    B. 乙为冷锋,雨区主要位于锋线之前

C. 甲为冷锋,雨区主要位于锋线之后    D. 乙为暖锋,雨区主要位于锋线之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