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甲、乙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下图甲、乙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气温升高会导致中小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泊蒸发量增大    B. 径流量增大

C. 冰雪融水量增大    D. 降水量增加

2.导致该区域中小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面温度升高    B. 湖泊蒸发作用加强

C. 降水强度增大    D. 地表径流量增大

3.该区域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是(  )

A. 大气降水    B. 冰雪融水

C. 冻土融水    D. 地下水

 

1. A 2. D 3. B 【解析】 试题考查河湖补给类型及影响因素 1.从右图可看出,气温升高时湖泊面积减少,原因主要是蒸发增加,A正确;入湖径流量增大、冰雪融水增加和降水量增加会使湖泊面积增加,而气温升高导致湖泊面积减少。 2.从左图可看出,降水量增加和入湖径流量增加会使湖泊面积增加,D正确;从右图可看出,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少,湖泊面积增加;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降水强度大不一定降水量大,降水量的大小还受降水时间长短的影响。 3.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降水较少,湖泊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B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

A. 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查看答案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从 A 到 B 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影响图中从 C 到 D 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变化    B. 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C. 水分变化    D.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 南坡为向阳坡    B. 北坡为向阳坡    C. 南坡为迎风坡    D. 北坡为迎风坡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

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上升    B. 毁坏植被    C. 气候恶化    D. 围湖造田

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 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