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分布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是我国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九分石头一分地”是当地生动写照。

材料二

材料三   下图为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河池市产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2)说出西江中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原因。

 

(3)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

 

(1)①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大,坡陡大;③成土速度缓慢,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易受侵蚀。 (2)利用方向:航运、灌溉(供水)、水产养殖。 原因: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稳;水量丰富,平原面积广,农业发达;区域内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和城市众多,客货运输量大;河湖面积广,适合水产养殖。 (3)有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不利: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解析】整体该题综合度较高,以我国西南地区为地理背景,考查区域生态问题、流域综合开发以及产业转移的影响,石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流域开发主要从水能、航运、养殖、供水等方面分析。 (1)石漠化主要从降水、地形、坡度、植被覆盖情况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分析,河池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坡度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成土速度缓慢,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易发生侵蚀。 (2)河流中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结合当地环境特征从航运、灌溉、旅游、水产等方面入手。因为中下游河段地势一般平坦,农耕发达,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因此要解决灌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人们可以结合自然条件发展水产养殖。 (3)重庆接受产业转移有利促进重庆产业结构升级及优化,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重庆人口众多,产业转移可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但接受产业转移也可能接受污染,会加剧当地环境污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下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1)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 南高北低    B. 南北低,中部高

C. 东高西低    D.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 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 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 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查看答案

“设施农业”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近年来,甘肃省M县为应对绿洲日益缩小,率先实施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设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投入,高产出    B. 只能在晴天生产

C. 只适用于种植业    D. 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2.M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方向可能有(    )

①以沙拐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     ②引水灌溉的水稻种植业

③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       ④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该地计划扩大果树的种植面积。下列果树中,适宜在该地生长的是(   )

A. 苹果    B. 柑橘    C. 香蕉    D. 荔枝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区统计资料。据此判断下面小题。

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2年和2002年统计资料

1.2002年与1972年相比,粮食总产量(    )

A. 略有下降    B. 略有上升    C. 没有变化    D. 大幅度下降

2.下列因素中,与该地粮食平均亩产量变化相关度最小的是(    )

A. 森林覆盖率下降    B. 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多

C. 自然灾害增多    D. 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

 

查看答案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热带地区,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B. 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C. 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但不能通航

D. 流域内各种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

2.图中的A位于河流的发源地,该地(   )

A. 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体部分    B. 要以开发为主,保护为辅

C. 应保护好植被,防治生态环境恶化    D. 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

 

查看答案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C.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    D.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