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

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材料二:1999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江泽民指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_持续发展和_______持续发展。

(3)孤立地追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________,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势必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伏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为基础,保持____________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1)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2)生态 经济 社会 (3)经济崩溃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的现象 环境破坏 生态危机 (4)生态持续 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 【解析】(1)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的发展。 (2)图中显示可持续发展处于生态 经济 社会三方面持续发展的交集处,因此包括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三方面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孤立地追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势必会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的现象,潜伏着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 (4)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持续为基础,保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 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 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 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查看答案

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④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努力保护生物群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持续性原则    B. 共同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    D. 以上都不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