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山东、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的差异  ②地形的差异 ③劳动力数量的差异④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表中乙、丁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

A. 花生、甜菜    B. 油橄榄、春小麦    C. 油菜、黄麻    D. 棉花、天然橡胶

 

1. C 2.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和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地区。 1.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有效灌溉面积最大的是新疆,因为新疆降水稀少,农业需要灌溉才能够生长;有效灌溉面积最小的是海南,因为海南降水量大,大部分耕地不需要灌溉,说明降水量是影响有效灌溉面积的因素,①正确;除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而影响到有效灌溉面积,故④正确;耕地主要分布与平原上,耕地面积与地形有关,而有效灌溉面积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与地形和劳动力数量关系较小,故②③错误。结合选项,C项正确。 2.由上题可知,甲省是新疆、乙省是浙江、丙省是海南、丁省是黑龙江,乙、丁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油菜和黄麻。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是引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下面左图为河套灌区地形图,右图为乌梁素海面积及明水面积变化示意图(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物被覆盖的水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左图所示阴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 山顶终年积雪

B. 山地北侧河流最终可入北冰洋,南侧河流最终可入太平洋

C. 北坡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南坡受流水侵蚀作用强

D. 山地北麓为温带草原带,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根据图文资料,关于乌梁素海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可能是

①为减轻凌汛大量蓄水  ②泥沙淤积  ③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④过量灌溉后过量排放入湖使湖水增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主要向东部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15年图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说明 (    )

A. 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产业类型逐渐趋同

B. 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公共服务资源优质

C. 中小城市均以资源性产业为主,环境质量变差

D. 乡村经济发展变缓停滞,城乡差距在持续扩大

2.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两个时期相比,人口年均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北上广深 (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②城市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④控制和疏解人口的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2011~2015年重庆和天津人口年均增量显著提高,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重庆不同于天津的原因有  (    )

A. 气候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宜居

B. 港口优势突出,交通通达度高

C. 流向沿海人口减少,进入主城工作人口增多

D. 经济发展迅速,装备制造产业人口吸引力大

 

查看答案

龙江特大桥(下图所示)是滇西边境的一座地标性建筑,是西南丝绸古道上新添的一道彩虹。大桥全长2 470多米,一头连着高黎贡山,一头连着边城腾冲,横跨龙川江。经过近5年建设,这座应用了多项国内首创技术的亚洲山区跨度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于2016年4月建成通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桥5~10月多云雾的主要原因是

A. 昆明准静止锋控制    B. 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

C.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D.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对流旺盛

2.针对大桥区域复杂的地质条件,桥梁设计与建材使用重点考虑的最大难题是

A. 防震    B. 防高原冻土    C. 防河谷洪水    D. 防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但见效不明显。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一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移(转入量一转出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的因素有(  )

①东部的交通条件   ②东部的产业集聚效应 

③西部的资源状况   ④西部的劳动力价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图中(  )

A. 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 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 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 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

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

A. 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B. 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C. 地热能、风能和沼气    D. 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