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

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此时节    (   )

A. ①地羚羊成群    B. ②地树叶枯黄    C. ③地阴雨绵绵    D. ④地酷暑难当

 

1.C 2.A 【解析】 1.图示月份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盛行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季风。北半球是夏季,最可能是7月 ,C对。1月气压带南移,A错。4月、10月气压带移动不明显,B、D错。 2.此时节北半球是夏季,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羚羊成群,A对。②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树叶常绿,B错。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朗干燥,C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A.     B.     C.     D.

2.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图示河流的一大水文特点是: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9月的雨水使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份才到下游。这样,就使得下游在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近几十年来,甲处大约有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威胁,与其主要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A. 森林大面积被破坏    B. 洋流和海浪的侵蚀

C. 地壳持续下沉    D. 降水量减少

 

查看答案

“雨舌”是指丰沛降水区域呈“舌头”状向某地方向延伸的现象。读西藏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和“雨舌”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雨舌”区域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气旋雨

2.位于“舌尖”上的波密县,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  )

A. 冰川与森林相连    B. 喀斯特地貌广布

C. 水网密布,水流湍急    D. 土壤深厚,有机质多

 

查看答案

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750米)那托利亚,亚美尼亚高原和安那托利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米)的幼发拉底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上游,下游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乎没有水源汇入。下图为西亚两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幼发拉底河上游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盛行风带来的夏季降水    B. 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

C. 高山湖泊和地下水    D. 高原山地积雪融水

2.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河流,其水位最高的时段是

A. 3月至5月    B. 6月至8月

C. 9月至11月    D. 12月至次年2月

 

查看答案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位簧    D. 纬度

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最可能是(  )

A. 16    B. 20    C. 23    D. 13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巴黎—达喀尔”作为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为全世界所知晓。每年的1月1日,在人们迎接新年的兴奋中,赛车由法国出发,用2—3个星期穿越非洲大地,全程约10,000公里。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自巴黎至达喀尔,若沿箭头方向行进,在沿途难以见到的景观是

A. 沙漠风光    B. 成片的枣椰林    C. 斗牛表演    D. 茂密的针叶林

2.在赛车运动举行期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好望角炎热干燥    B. 穿越欧洲时沿途河流进入枯水期

C. 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时风平浪静    D. 穿越非洲时会受到成群动物的侵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