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珠江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与周边省份相比,贵州地下水资源较贫乏。说明其主要的自然原因。

(3)判断红水河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类型,并阐述理由。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 (3)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理由: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整体本题以珠江流域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流域开发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图文分析能力要求高。流域开发主要从水能、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分析。 (1)从地理位置分析,红水河流域为降水丰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位于云贵高原向两广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地表径流速度快,不利于下渗,地表多石灰岩,储水能力差。 (3)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为高耗能工业,结合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和图中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

A. 阴山    B. 秦岭    C. 天山    D. 南岭

2.该山地(     )

A. 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北侧植被冬季落叶,南侧植被四季常绿

C. 南北两侧均为亚热带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区

D. 北侧为高原广泛分布区,南侧为平原广泛分布区

3.下列现象能反映该山脉两侧气候差异的是(   )

A. 北侧降雪多,南侧降雪少    B. 北侧河流流量大,南侧河流流量小

C. 南侧降水量小,北侧降水量大    D. 南侧气温年较差大,北侧气温年较差小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 由南向北倾斜    B.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 由东向西倾斜    D.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2.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

A. 南岭    B. 太行山

C. 天山    D. 大兴安岭

3.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

A. 沙尘暴    B. 洪涝

C. 雪崩    D. 泥石流

 

查看答案

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下面小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A. 防止杂草生长    B. 促使雪水下渗    C. 提高地表温度    D. 增大昼夜温差

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①増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A. 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 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

C. 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 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2.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     )

A. 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 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

C. 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D. 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查看答案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    B. 针阔叶混交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2.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 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