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 增加地表径流    B. 减少植物蒸腾    C. 增加下渗    D. 减少地下径流

2.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 加强城郊热力环流    B. 降低城市地下水位

C. 减缓城市低地内涝    D. 减弱城市酸雨污染

3.某同学为城市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减少开采地下水②治理水污染③增加绿地面积④地面铺设透水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C 2.C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运用,学生要读懂材料,审清题意,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进行分析回答。 1.根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海绵城市”增加了下渗,储蓄水资源,同时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植物蒸腾,选择C。 2.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增加了水分,城市热岛效应减弱,A错误;“海绵城市”增加了下渗,储蓄水资源,升高城市地下水位,B错误;减少地表水,减缓城市低地内涝,C对;与城市酸雨污染关系不大,D错误。 3.减少开采地下水和治理水污染与“海绵城市”无关,①②错误;增加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可以增加下渗,符合“海绵城市”理念,③④正确。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入、出洞庭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补给洞庭湖的时段是(  )

①甲之前 ②甲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到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洞庭湖水位下降的时段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戊

3.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 高峰值减小

B. 高峰值增大

C. 总量变大

D. 高峰值提前

 

查看答案

下列四幅洋流分布模式图中,符合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

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地下水。读下面四幅水体相互补给示意图,回答下题。

1.有关图中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反映枯水期河水补给潜水

B. ②图反映丰水期潜水补给河水

C. ③图反映湖泊水补给河水,河流处于丰水期

D. ④图反映河水补给湖泊水,河流处于丰水期

2.关于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湖泊对河流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B. 水库被称为人工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C. 一般情况下,潜水是河流稳定的补给

D. 无论何种状况,潜水与河水都可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3.下列洋流中,做环球运动的是

A. 北赤道暖流    B. 南赤道暖流    C. 墨西哥湾暖流    D.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

 

查看答案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问题。

1.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 透过草坪的多    B. 透过小石块的多

C. 两者一样多    D. 没法比较

2.这实验模拟的是

A. 植物生长状况    B. 植被和沙石比热容大小

C. 温室效应    D. 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