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4)由两图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1)英国 美国(或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①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③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④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⑤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或郊区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完善) (2) BC (3)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 【解析】(1)材料一所述现象是郊区城市化到逆城市化现象,这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城市化过程的一个阶段,主要是因为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距离,城市内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导致人口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这种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 (2)结合上题分析,逆城市化是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所以BC对。逆城市化不是生产力的倒退,也没有城市人口转变为农业人口,A、D错。 (3)城市化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4)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市化的起步、水平、发展速度、发展阶段及问题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国家,B国属于____国家。A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B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有哪些?

A国: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 扩大绿地面积    B. 破墙透绿

C. 完善排水系统    D. 多建高楼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民工流动,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交通因素    D. 气候因素

 

查看答案

下图为城市某功能区工作日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此判断该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