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在某一温度下,空气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图...

在某一温度下,空气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图甲示意饱和状态空气的水汽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乙示意某城市某日空气水汽含量随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该日的天气状况是

A. 上午10时无降水过程    B. 下午3时无降水过程

C. 上午和下午都有降水过程    D. 凌晨4时有可能产生霜冻

2.图示时段内

A. 相对湿度逐渐减小    B. 盛行上升气流

C. 相对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D. 气温在正午12时达最大值

 

1.C 2.B 【解析】 1.分别从甲、乙两图中提取相关信息(数据),即从乙图中读取上午10时、下午3时、凌晨4时的温度和对应的单位体积水汽含量,再根据温度从甲图中读取饱和状态空气的单位体积水汽含量,比较从两图中读取的数据知:比较甲乙两图数据,上午10时、下午3时空气水汽含量大于饱和状态的水汽含量,所以上午和下午都有降水过程,AB错;凌晨4时空气水汽含量小于饱和状态的水汽含量,凌晨4时不可能产生霜冻,D错,该题选C。 2.根据材料,在某一温度下,空气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凌晨4时的相对湿度为5/9,上午10时相对湿度为18/13,下午3时相对湿度为11/12,相对湿度先升高再减小,根据所学知识气温在下午2时左右达最大值,ACD错; 图示时段内气温不断上升,应该是盛行上升气流,故该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植物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这类是长日照植物。反之,植物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不开花,就是短日照植物。下图为 A、B两类不同日照类型作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A、B两类日照类型的作物分析,正确的是

①A 属于短日照植物                   ②A 属于长日照植物

③B 属于长日照植物                   ④B 属于短日照植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美国园艺学家加纳与阿拉德,将在美国南部正常开花的烟草移至美国北部栽培时,夏季只长叶不开花,但在秋冬移入温室则可开花结实。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烟草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长,夏季无法开花

B. 烟草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短而正常开

C. 烟草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短夏季无法开花

D. 烟草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短而正常开

3.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短日照植物大豆(花期在6-7月,果期在7-9月)从中国的东北到海南都有当地育成的品种,它们各自具有适应本地区日照长度的光周期特性。若将东北的大豆在北京种植,它将

A. 提前开花结实,产量提高 B. 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C. 提早开花结实,产量降低 D. 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

 

查看答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务工与经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对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方向描述错误的是

A. 乡村流向城市    B. 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

C. 从内地到沿海    D. 从东南迁往西北地区

2.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源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文化因素

 

查看答案

趸船,为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非自航船,通常借助缆绳或锚链固定在岸边,在一定范围内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趸船作为船泊停靠的“浮码头”,供船舶停靠,上下旅客,装卸货物。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趸船多分布于

A. 河流的凹岸处,因为这里的水较深

B. 河流的凸岸处,因为这里的水较浅

C. 河岸陆地平坦开阔处,便于码头的建设

D. 河流的上中游,因为流速较快

2.2013年7月1日上午,重庆朝天门码头趸船缆绳突然断裂,船体侧翻。造成这次事故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

A. 干旱    B. 台风    C. 火灾    D. 洪灾

 

查看答案

近50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北部的沼泽分别逐渐被耕地、林地取代。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气温也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气温变化与地面反射率有关,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地面反射率:林地<沼泽<水域<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同类土地的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省东部、北部气温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A. 上升;上升    B. 下降;下降    C. 上升;下降    D. 下降;上升

2.造成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的直接因素是

A. 地温    B. 积雪    C. 植被覆盖率    D. 日照时数

3.实际观测,该省南部气温却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开垦湿地    B. 毁林开荒    C. 填湖种草    D. 城市化

 

查看答案

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

A. 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 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 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D. 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2.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化    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 农业技术进步    D. 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

A.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 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 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 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