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得益于政策等优势条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也不可避免...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得益于政策等优势条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完成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 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 自然地理条件不宜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 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D. 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B.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上升

D. 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不会产生水土流失

 

1.D 2.C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学生要熟悉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方向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的上升,廉价劳动力优势不断减小,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是错误的,①②④ 正确,选择D。 2.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该区城市和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是其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选择C。 3.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等,此外还有噪声污染,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A. 国际经济背景    B. 对外开放政策    C. 良好的区位条件    D. 侨乡优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 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外来投资    B. 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 乡镇企业发展    D.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查看答案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以下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A    B. B    C. C    D. D

2.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相对较高的科技水平

C.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 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查看答案

读下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 资金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

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 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 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 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 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   )

A. 农区牧业基地    B. 商品棉生产基地

C. 商品粮生产基地    D. 出口创汇农业

 

查看答案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①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②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

③密切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

④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东北地区牧业发展重点是

A. 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B. 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

C. 发展以屠宰为主的原料型生产

D. 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读东北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