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主要地形类型并简述判断...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主要地形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特点。

(3)某中学两学习小组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1)低山丘陵;海拔大多在200-1000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 (2)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跨河分布。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下为两组答案: 合理。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 不合理。理由: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理由写错不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以及等值线的综合判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200米以下,高原和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该地海拔大多在200~1000米之间,等高线较为密集弯曲,为低山丘陵地形。 (2) 该题属于看图说话题。山谷线凸向高处,山谷往往易发育河流,从图中看甲乙两村均被等高线向高处凸的山谷线穿过,且位于山谷出口处。读图分析可知,而甲乙两村均位于200米及其递增的相邻等高线之间及200~400米之间,跨河分布。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表明任何一个观点,言之有理即可。从图中看,丙地位于两个山顶的中间,到两个山顶的直线距离相等,且到两个山顶所穿等高线条数相等,相对高度相近,从这两个方面看是合理的。但P线路等高线较均匀稀疏,坡度较缓,L线路等高线分布不均匀,开始坡度缓,后来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不太合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该区域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2)BC之间的河流峡谷地区降水十分丰富,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3)从大气的作用分析B所在高原为什么日照强烈,但气温却很低?

(4)简述B所在区域的优势能源开发(至少2种)及今后加强交通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克服问题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制约①地谷类农作物成熟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热    B. 水分    C. 土壤    D. 地形

2.四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农畜产品商品率最低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③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    B. 工业基础好,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C. 光照充足,热量条件比④地好    D. 土壤肥力高,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查看答案

下图中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 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B. 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C. 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D. 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2.②图反映了该市

A.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 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 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 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查看答案

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下图是某地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①②两地之间地价高低情况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 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 丙——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D. 甲——城郊乳畜业

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A. 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 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 提高机械化程度    B. 充分利用水资源

C.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 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