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列关于华北地区防御旱灾应采取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规模人工增雨 B. ...

下列关于华北地区防御旱灾应采取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规模人工增雨    B. 选择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C. 大量开采地下水    D. 将人口及部分产业迁往东北地区

 

B 【解析】华北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大规模人工增雨不现实;选择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发展节水农业是适宜当地实际的举措;在缺水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加剧旱情;将人口及部分产业迁往东北地区既不现实,也不能解决旱情,据此分析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分别为某地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该地的上游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图中四条曲线中,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与 “中国雨涝区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A. 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 雨涝大体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 雨涝与地势的高低无关    D. 雨涝与离海远近有密切关系

2.从 “中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以读出的信息是

A. 干旱都分布在平原及水稻种植地区

B. 干旱频次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

C. 非季风区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区无旱灾发生

D. 旱灾发生频率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有关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2011-2015年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应急响应次数统计图。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 旱灾、洪涝、台风    B. 洪涝、旱灾、台风

C. 台风、洪涝、旱灾    D. 旱灾、台风、洪涝

 

查看答案

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不利影响。7月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考生应考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 沙尘暴    B. 寒潮    C. 洪涝    D. 旱灾

 

查看答案

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A. 地转偏向力    B. 海水摩擦力

C. 地震波能量    D. 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能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