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在银川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在银川召开2014年三北防护林站局长会议。会议总结了2013年三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建设历时34年(1978~2012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分布示意图。

(1)图中字母B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主要作用。

(2)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

 

(1)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等。 (2)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 (3)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解析】本题以我国生态工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森林的主要作用,考查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考查森林资源对径流量与水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森林的作用。三北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 (2)考查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措施。具体说来,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 (3)考查森林资源对径流量与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以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且在江苏以及苏北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经济带在整个亚欧大陆桥中的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东陇海线产业带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可能是(  )

A. 服装业    B. 电子信息产业

C. 汽车产业    D. 金属冶炼业

2.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和产业升级明显提速,沿东陇海线区域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举措有(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下面小题。

1.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中是指(  )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闽南地区

2.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

B. 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全球IT产业转移

C. 产业高度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

D. 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IT创造升级

 

查看答案

读“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 管道运输    B. 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 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 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 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 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查看答案

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  )

劳动力丰富 地价低廉 资金雄厚 国家的优惠政策 技术力量雄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2.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特征是(  )

A. 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B. 城乡一体化向以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C. 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D. 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

 

查看答案

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以下属于阶段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 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 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 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 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 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 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 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 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